剛才您提到上海有一個樓著火,里面有水來滅火。其實北京也是這樣的,也有水,我不知道我的消息是不是準確,但是那個水用不了。它那個屋頂是斜的,消防員上去救火的時候水槍的力量很大,屋頂站不住人。還有一個問題,它的幕墻用了好多的防火玻璃,防火玻璃有一定的耐火極限,比如說幾個小時的,0.3的,0.6的,0.9的。但是存在的問題是,破拆的時候破拆不了。北京市消防局曾經組織戰士20多分鐘破拆一塊防火玻璃,只有很小的一個窟窿。這在現場就非常麻煩,瞬間火就來了。20多分鐘在那種情況下是非常的寶貴時間,卻用不了。一個是防火,一個是安全,兩者怎么能夠很好的有機結合起來?
UL:其實我們中國消防局已經在這方面開展一些研究了,高樓應該怎么裝備消防設備?一旦著火以后,怎么讓這些設備在短時間里達到很好效果?不單單有這些裝備,關鍵是這些大的裝備怎么能夠在現場馬上能夠應用起來。這些問題他們都已經在考慮當中。其實UL也提供防火門和防火窗全面的實驗和認證服務,我們的消防安全團隊對一系列產品的耐火極限和其他性能進行測試。
IHG:我想通過這個案例引出一個問題就是關于施工期間的防火手段、防火等級、滅火預案等等。現在有些施工管理就在現場放幾個桶,放幾堆沙,但這一點已經遠遠不夠了。包括剛才說的開業前施工期間的消防設備應該出于使用狀態,在施工期間噴淋設備都裝上了,其實在目前來說可行性比較低,。但是至少引申出一個問題,要想用水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手段、滅火到什么程度,我想可能就這個案例而言,可能國家會有一些細則要求。
您剛才說的這個話給我一個思考,幾年前北京有一個大廈,做一個改造工程。地下弄成游泳池,做游泳池的時候要做防水,防水的時候有一些欄桿,實際要做焊接的,防水的那種涂料很怕火。有兩個本來不應該交叉作業的交叉到一起了,上邊一焊接掉到地下的火星就把火引燃了,造成人員死傷。這個施工期間也要非常的注意。這就引出施工期間的消防應急預案。
IHG:我最近聽到一個報道,就是前幾年報道,上海有一個公司在消防的課題上有顛覆性的研究,包括說逃生的時候可以使用電梯。
SFPE:對,我們上海中心在做。上海這邊兩三年前有一個課題,對于辦公區域的可行性研究,如電梯是否可以用。因為辦公的人員相比較容易管理,而且他對這個環境比較熟悉。有一個可行性,因為你電梯不利用也很可惜,但是某種程度上還沒有達到,就是高層疏散很快捷的一種方式。
IHG:用電梯疏散比較快。我們有一個規范,消防的時候不能用電梯,電梯就迫降,全部到底,不能動。
我們也收到一些文章,講在高層發生火災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電梯來疏散,這樣可以快一些,尤其是殘疾人。如果你要沒有這種手段,很難,尤其是超高層。
IHG:施工期間的這個樓也有保險,保險公司會提出一系列的措施,對樓進行評估,看是否值得給你買保險,因為保險公司要負擔這個責任。你要讓我來做保險,我會給你提要求。這個聲音提出了,這兩方面相互之間可能會對施工應急預案有一種成熟發展。
您是酒店的,在施工過程當中酒店是不是從開建就一直參與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