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思想 藝術思想造詣
崔新志在世界各國講學后,一些國際知名人士,如霍英東之女、世界著名攝影家、作家霍麗萍女士,泰國青年董事長協會主席蘇根先生,香港著名導演瀨水清先生,美國麗晶酒店首席執行官溫伯特先生,意大利希爾頓大酒店總裁羅素先生,臺灣女畫家協會理事長許清美女士,巴基斯坦跆拳道國際冠軍卡席夫先生等均拜其門下。
我們稱贊一個人時會說他“武藝高強”,因此,我們就可以明白:武術不僅是一門功夫,也是一門學問和藝術。
2003年中旬,崔新志率隊參加香港國際武術節大賽獲四金兩銀的優異成績,這里面一定有其有獨特的教育方法。崔新志針對每一位弟子不同的武術根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強調以意領氣,以氣發力,以力擊發,內外結合。
針對中國的教育現狀,崔新志也較為關心。“習武之人,功夫為天,體為本,德為先,這是上古遺訓。” 崔新志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的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可培養人才更要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
這就如同功夫一樣,功夫不僅僅是對抗和藝術表演,更重要的是武德,只有練好自己的修養,才是習武的真正目的。多年來他一直為弘揚中國武術和道家古典哲學與現代科學統一論的思想創立而不懈地努力。
中國武術講究內外兼修,中國龍在氣功、書法、繪畫等方面的造詣也頗深,并充分把三者結合。如他將醉劍劍法與行草書法揉合一處,獨創了——叉筆書法。“叉筆書法”就是左右手各執一筆,交叉揮毫,字跡雙倍遒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