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智利周”落下帷幕,智利從北到南兩顆耀眼的明星在人們腦海里揮之不去:北部阿塔卡瑪沙漠中世界頂級天文臺所展現的滿天繁星和南部最奢華、最引人入勝的旅行目的地---巴塔哥尼亞高原和南極迅游之旅。

2013年,為期三年的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獎學金項目結束之后,智利天文學家Roberto J. Assef 回到祖國的南部,繼續探索那里清澈明凈的夜空;另一位智利年輕人Eduardo Unda在英國的南安普頓大學獲得了天文學博士學位之后也回到了智利;天文博士Ezequiel在美國參與了多項野心勃勃的天文項目之后決定回到智利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無絲毫猶豫,扎根于智利北部…… 像他們如此選擇的智利人還有很多。希望投身于天文學事業的學者們有著清晰的信念:“有什么必要留在國外呢?全世界最適合發展天文學研究的地點之一就在我們的家鄉。” 智利天主教大學天文系教授Ezequiel Treister說道。北京”智利周”期間這位天文學家肩負著一項特別的任務---舉辦一場“星星之國”主題的智利天文學研討會。

世界上40%的天文觀測都是在智利進行的,特別是北部阿塔卡瑪沙漠地區,集中了十幾座天文臺。得益于特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這里被稱為全年晴朗夜空的天數最多的地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項目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ALMA)和全球最先進最強大的天文觀測站Paranal天文臺都坐落于此處。

目前這一地區正在實施的天文科學項目數目繁多,預計到2020年全球70%的天文觀測項目都將在這里進行。智利和中國在天文學領域有著緊密的進行合作,兩國科學家正在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智利聯合天文中心 (Chile Joint Astronomical Center) 共同工作, 類似這樣的合作預計未來將會越來越多。“我們希望能與中國一起在這一特殊領域做出重要的貢獻。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在天文領域取得不斷的進步是一項使命,我們有責任貢獻出對人民和國家有益的解決方案,隨時準備克服棘手的地理條件和通訊科技發展的中可能出現的任何難題。” 智利電信局局長佩德羅·維查拉夫(Pedro Huichalaf) 充滿信心地表示。

浮于南極洲冰水之上,口中品嘗的威士忌加了眼中正在觀望的“南極冰塊”,如此神奇的場景是實實在在發生的---在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幾乎人們能想到的所有旅游極限挑戰都可以體驗到。
2015年《世界》雜志將最具旅游潛力獎頒給了智利。位于智利巴塔哥尼亞的百內國家公園(Torres de Paine)以其W環形徒步路線榮登《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雜志評選的全球徒步旅行目的地榜首,智利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上陳落著無數令人傾心神往的景觀。“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山川河流、火山、海上運動、高山徒步線路、漁獵運動和各種繁復多樣的旅游體驗來認識我們的國家。”智利國家形象基金主席瑪麗蓮·戈麥斯(Myriam Gómez)女士評論說。



結束了2016”智利周”北京站繁忙的工作后,智利駐華使館商務參贊貝安之(Andreas Pierotic)先生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感想: “我們為’智利周’在北京站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欣喜,這是智利在中國舉辦過的最盛大的推廣活動。這三天中,我們舉辦了22場會議及活動,迎來了3000余人來訪。另有約250人的智利企業家、科學家、生產商、媒體及各界朋友參與到了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