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或將成為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實控股”)一系列變身、瘦身后對外大展拳腳的“元年”,而其抓住的背景則是國際經濟危機背景下,外資撤出中國時的接盤良機。
去年年底開始至今傳聞不斷的上海新天地兩超豪華酒店項目———迪拜七星級帆船酒店集團朱美拉和希爾頓集團麾下奢華酒店品牌康拉德的在建酒店,從停工到轉讓,日前大戲終于揭開面紗。2月11日,上實控股一位高層向本報記者透露,該公司與酒店原業主方的轉讓談判幾近尾聲,正在進行盡職調查,待詳細的商務條件談妥后,將由公司在香港發布公告。但該高層未透露具體時間。
記者還獲悉,如果一切順利,上實控股將購得原業主方大股東———某美國基金所持有的超過80%的股份,成為項目實際控制人,收購價格很可能就是該美國基金投資該物業的成本價,意味著美資屬于“打折處理”。原業主方第二大股東瑞安集團持有的15%股份不變,酒店管理方目前尚未傳出將更迭的消息。
美資撤退國資接盤
上海新天地區域內的“朱美拉漢唐新天地酒店”和“康拉德酒店”,由兩幢高層大樓組成,被業內稱之為可與迪拜七星級帆船酒店相媲美。
兩大項目最早2006年開始高調的宣傳活動。當時,希爾頓集團宣布,首次在內地引入頂級奢華酒店品牌康拉德;與其毗鄰的朱美拉酒店,迪拜七星級帆船酒店集團曾宣布,酒店2008年開業,房價可能超過上海最貴的五星級酒店,達400美元/夜。
然而,時過境遷,2008年已過,原計劃的開業并未到來,反而傳來了兩大項目雙雙停工,進而轉讓的消息。希爾頓酒店集團方面近日曾向媒體表示,由于業主方面的問題,康拉德項目已暫停,開業時間估計延后到2010年后。
據了解,這兩棟超豪華酒店的投資和開發者均為上海禮興酒店有限公司,該公司由瑞安集團和上海酒店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上海酒店投資有限公司幕后老板則是出生在印尼的美籍華裔廖凱原,為美國“國際軟件屋”的創辦人,同時也是瑞安房地產的主要股東之一。
目前,本報記者尚無法聯系到廖凱原及其投資團隊。不過,作為國際資本大鱷之一,廖凱原或其投資團隊多少受到金融風暴沖擊,業內普遍推測這是此次轉讓的主要原因。另有消息顯示,從去年甚至更早的時候,作為管理方之一的朱美拉方面已經出現員工離職的情況,主要原因即包括酒店開業沒有時間表。
上海瑞安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在2月11日給媒體的答復中表示,酒店項目的大股東廖凱原負責整個項目的日常運作及決策,瑞安集團只是整個項目的小股東,僅占項目15%的股權。瑞安房地產未參與該酒店項目的開發,管理方從未收到過任何關于停止工程建設的要求。
至此,接盤方成為另一個重要角色。而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此前風靡的外資之間的“內部轉讓”機會很小,而在本地潛在接盤者中,實力雄厚的國資地產公司無疑成為首選。相對于其他國資房企受制于去年住宅交易低迷影響,并無太大住宅銷售壓力的上實控股,在完成資產整合、內部瘦身重新定位,同時成功募資后,立刻脫穎而出。
據記者掌握的情況,上實控股介入該項目轉讓談判,大致時間就是該項目已出現停工、員工離職的2008年第四季度。目前相關轉讓收購動作僅在上實控股和項目大股東之間,包括酒店管理方和瑞安集團等其他項目其他各方并未出現變化。
本報記者11日也從希爾頓酒店集團大中華區有關負責人士處獲悉,目前,其中一棟酒店的管理方依然是希爾頓,關于業主方的更迭,希爾頓方面尚未得到確切消息。“新上實投資元年”
有業內人士推測,該收購案的最終成交金額將超過10億元,這將是最近兩年上海最大的一筆房地產項目收購,同時也是上實控股完成整合后的最大一筆對外投資。
“我們某種程度上也是機會主義者,有合適的機會就不會放過。”這位上實控股高層對這筆進行中的收購給出了這樣的態度。
在這筆業內外均頗為關注的洽購上,上實控股在高檔商用物業(酒店、寫字樓等)的戰略和長遠目標盡顯。
上實集團通過對旗下資產的長期整合,目前已形成上實控股側重商用物業經營、上實發展側重物業開發類的清晰思路。全新定位后,上實控股作為上實集團旗下的商業地產旗艦,還進行了一系列資產調整。2008年5月26日,上實控股宣布計劃將所持科技投資公司ActiveServicesGroup的100%股權以7.75億港元的價格悉數出售給母公司上實集團。緊接著,從母公司手中購入上海四季酒店、滬杭高速上海段等多項核心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