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2645平方公里、32個鎮街,卻有著包括20家五星級酒店共99家星級酒店,其中95%為民營資本——這讓東莞酒店業有著很多個“全國之最”乃至“全球之最”:全球星級飯店密度之最、中國星級飯店最多的地級市、中國第一家鄉鎮四星級飯店、中國第一家民營資本投資的五星級飯店、中國第一家鄉鎮五星級飯店、中國最早擁有兩家五星級飯店的鄉鎮等等。
然而,就在東莞酒店業締造一個又一個記錄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東莞飯店業的發展。專家指出,東莞的下一步發展不能僅僅局限在東莞一地,而應走出去,進行品牌化運作。
起步
5層華僑大廈曾是東莞“地標”
在國內其他城市,酒店投資的70%~80%是國有資本,東莞酒店業建設之初,也是國有資本挑大梁。東莞最早的酒店,要追溯到1964年建成的華僑大廈。華僑大廈前身是東莞市政府招待所,雖然只有5層,但已是當時東莞市區最高的建筑物,足以稱為“大廈”。
現任東莞市旅游飯店協會會長梁永雄告訴信息時報記者,在東莞賓館等東莞最早一批酒店建設之前,東莞幾乎只有華僑大廈能入住。198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蒞臨東莞時就曾入住華僑大廈。當時,華僑大廈也曾是東莞的標志性建筑物。
華僑大廈的壟斷地位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1984年,東莞賓館建成。石龍賓館和東莞山莊也分別于1987年和1988年開業。這3家酒店一起在1989年由國家旅游局評定為三星級旅游涉外飯店,成為東莞市第一批星級酒店。
成長
民營資本注入引發酒店業轉型
東莞酒店業的奇跡史,更準確的說是從1996年寮步金凱悅大酒店正式開業開始的。寮步金凱悅大酒店不僅是東莞第一家由民營資本投資的高星級酒店,也是全國首家鄉鎮四星級酒店。梁永雄說,東莞金凱悅大酒店投資者莫志明被同行們稱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金凱悅酒店開業后,還成為招待、投資、談判場所,東莞民營飯店業由此開始進入起步和探索階段。
對于民營資本注入酒店業,東莞市旅游局原局長李善奴曾說:“就是錢多了不知道放哪,只好做酒店。”
梁永雄說,酒店業發展之初,還是單一性的,吃、住、娛樂分開,有些飯店只有客房。比如金凱悅酒店剛建成時,就只有客房,“到后來,隨著東莞投資商增多,酒店業也開始考慮娛樂功能。”梁永雄認為,1996~2000年是東莞酒店業轉變的嘗試階段,當時酒店發展態勢非常好;2000年~2004年,本地民營大酒店發展較快,逐漸形成“東莞現象”。
據東莞市旅游局管理科科長曾玉如介紹,2004年,東莞取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同年,長安國際酒店、蓮花山莊、長安海悅花園大酒店等三家酒店,以及石龍金凱悅大酒店被評為五星級酒店。
陣痛
金融危機下入住率驟低兩成
在東莞酒店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優勝劣汰”的現象。如1996年建成的東莞首家四星級酒店華僑大酒店,就于2003年進行整體產權拍賣,起價3億元卻拍賣流產;2005年,華僑大酒店和華僑大廈同時關門,華僑大廈淪為連續3年被公告欠稅的“老賴”。
至于第一批國有資產投資的星級酒店,據曾玉如介紹,東莞山莊2003年7月被取消三星級,現被承包經營;石龍賓館經裝修改造后繼續經營。近幾年結業的酒店還有:厚街鎮厚街假日酒店(酒店裝修改造,結業),常平鎮麗華酒店(酒店開業多年,設備設施陳舊,結業),常平鎮荔香樓酒店(酒店土地租賃合同到期,結業)。
金融危機也不可避免地對東莞酒店業造成了影響,梁永雄說,制造業與酒店業的發展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眾所周知,東莞制造業受影響比較大,加上東莞的酒店業已飽和,不成熟的酒店自然會被淘汰掉,冷靜對待是當務之急。”
大朗帝豪花園酒店總經理坦言,金融危機使得帝豪酒店入住率和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為此,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削減成本,包括對進貨進行把關,控制浪費等。”
富盈酒店營運總監吳俊彬也坦言,金融危機對東莞市酒店業造成了一定影響,“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客人都分流了。比如本來在富盈住5天的客人,可能只在這里住2天。”吳俊彬認為,東莞市酒店業已然飽和。